27歲的李嶺在大學畢業工作2年后,選擇再度回到校園“深造”。不過他并非攻讀研究生,而是選擇一所職業技校學汽修。
2014年7月,李嶺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本科行政管理專業畢業。在社會上經歷了兩年多的“摸爬滾打”后,他做出讓家人大跌眼鏡的“回爐”讀技校的決定。“學到技術后,準備創業,開家汽車美容店”。李嶺入學時便發出豪言。
近年來,類似大學生到職校“回爐”現象逐年增多。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,為何“放下身段”到高職乃至中職院校“回爐”求學?大學生“回爐”現象,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哪些反思?
(大學生“回爐”學技術創業——李嶺)
職校里的大學生
27歲的楊慧峰,是西安萬通汽車學校年齡較大的學生之一。2014年從東南財經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畢業后,就在供電局維實中心上班。在2017年6月份他辭去供電局工作到西安萬通,報讀汽車美容專業。“我眼睛近視,之前的工作,得對著電腦加班,眼睛實在受不了,就想著轉行做汽修。”楊慧峰說。
對“回爐”技校,楊慧峰感觸最深的就是嚴格按日程表作息。每天早晨7點起床,8:00開始晨訓做操、上下午各三節課,晚飯后還有晚自習。這種生活方式,讓在大學期間習慣睡懶覺、時間自由安排的楊慧峰剛開始還不太適應。
“學校承諾的包教包會,安排工作,需要這種半軍事化管理,讓學生們盡快掌握技能。”楊慧峰說,一段時間后他感覺自己身體狀態都好多了。
在每年招生2000多人的西安萬通汽車學校,像楊慧峰這樣“回爐”的大學生并非個案。西安萬通招生辦老師告訴記者,從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,到學校來學習的大學畢業生超過100人,其中本科畢業生有近30人,而且呈現逐年增多的態勢。
不只在陜西,在山東、湖北、湖南、重慶等省份,大學生“回爐”讀職業學校,也已不是新鮮事。不少職業學院甚至專門開設“大學生班”,進行專門培養。
(大學生“回爐”學技術的技能賽場風姿——楊慧峰)
為何選擇“回爐”
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,一些偏重于實操的專業,類似汽車檢測維修、汽車美容保養、機械工程等,成為“回爐”大學生青睞的方向。對于選擇技校的緣由,嘗試新的職業發展或人生規劃,成為眾多大學生“回爐”的主因。
楊龍大學畢業后,做過銷售等工作。“總覺得自己不具備冒險精神,而且性格偏內向,不太適合競爭性太強的行業。”楊龍說,來學汽修,就想“換一種活法”。來技校前,他特意進行了一次市場“調研”,他便看中汽車鈑噴美的市場空間。
楊龍說,等他學到汽車鈑噴美技術,到大城市實習一年,了解汽車服務企業的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的原理,“這樣比自己盲目創業要穩妥得多”。
不少大學生紛紛選擇“回爐”,背后凸顯大學生就業難與就業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。在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近年來連創新高的背景下,“本科生滿街跑,技術工無處找”。
山東省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,“文憑+技能”型的人才,正是企業需要的。然而很多大學生光有文憑,缺乏技能,而且還不愿意從基層實踐開始學,“招進來讓人非常頭疼”。
重慶市就業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從職業分類看,2016年,全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汽車服務、生產運輸、焊工、縫紉工、育嬰師等技能型職業缺口達50.8萬人,而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偏好的辦事人員等通用職業求職者過剩3.3萬人。從技能等級看,14.7%的用人崗位對技術技能提出明確要求,但市場上無技術等級或職稱者仍是求職主體,技能型人才仍然較為緊缺。
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表示,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,人才依然是制造業發展進步的關鍵,這就需要大量技術類專業人才。而一些大學專業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,造成了目前這種情況。
一家央企下屬機構負責人坦言,現在大型企業在高校招聘大學生,是往項目管理者方向培養,而進入干部管理序列,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,因此招聘范圍會限定在重點高校。存在大量缺口的高素質工程師與技術工人,則主要依靠相應職業學院培養。很多普通高校畢業生想進入重點企業大型項目,選擇職校“回爐”無疑是一條有效渠道。
(大學生“回爐”學技術——楊龍)
亟待反思的高等教育
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,大學生“回爐”雖然整體數量與占比并不大,但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“回爐”職業學院現象,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,值得反思。
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,若是通用類高校,學生畢業后學技能沒有問題,但如果高校本身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,其畢業生再去職業院校學習就存在問題了。
“近年來,專科為了升格成本科、二本升為一本,都在搞所謂的綜合性大學,就沒有專、精、特了。比如一些化工學院,最強的是化工類應用型教育,但變身科技大學之后,什么專業都上。”張衛國說,還有一些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學校,仍然以論文作為學生的能力評價標準,這些都是當前高等教育中很不合理的。
實施制造強國戰略,需要大量研究型科學家,但需要更多實踐型工程師與技術人員,這已成為當下社會共識。有專家表示,在這方面,德國等制造業強國獨特的人才培養制度具有借鑒意義。
教育部等部委2015年曾出臺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,加快應用型高校建設,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,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。盡管全國已有上百所轉型高校納入試點名單,但受辦學模式調整、教師資源培養等多方因素限制,目前整體效果尚不明顯。
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,目前江西、湖北、新疆等地正在探索試點本科高職院校聯合培養人才。在此類聯合培養試點中,通過“3+2”模式在高職培養3年、高校培養兩年授予本科學位,或“4+0”模式全程在高職學校就讀,高校負責教學監督與學籍管理,授予本科學位等方式,破解“高職學生缺乏本科文憑,本科學生缺乏實踐能力”難題。
熊丙奇等業內專家表示,當前多地試點的本科高職院校聯合培養,與大學生“回爐”異曲同工。這也表明,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,應充分發揮中職、高職院校緊密聯系市場的師資與就業優勢,同時進一步拓寬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深造渠道,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。
作者:文/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 陳尚營 李勁峰 席敏